法治意識是人們關于法治的知識、觀點和心理的總稱。一個國家的法治發(fā)展程度決定著公民法治意識的強弱,公民法治意識的強弱反過來也影響法治建設的質(zhì)量和水平。法治意識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人們對法律的尊崇和信任程度上。
新中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翻身解放,開始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立法能夠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因而這樣的法律能夠真正得到人民尊重和擁護。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我們黨就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規(guī)。但當時我們對許多工作、對處理各方面關系還處在探索階段,對法治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也有待深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繁榮發(fā)展,全社會法治信仰、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明顯增強。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保障人民權益作為法治的根本目的,積極保護公民人身權、財產(chǎn)權、人格權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促進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使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相信法律、信任法律,極大增強了法律的權威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法治、倡導法治、厲行法治,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樹立了自信、保持了定力。在法治意識方面,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更加注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強調(diào)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強化全民普法宣傳,落實普法責任制,有效推動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環(huán)境。
法治意識的強弱不只體現(xiàn)在思想觀念上,更體現(xiàn)在處理矛盾和解決糾紛的實際行動中。在多年法治建設進程中,我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斷完善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推動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為習慣。如今,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來看待問題、解決矛盾,將問題矛盾放在法律框架下處理,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行動。法治意識逐漸植根于人們的頭腦深處,當遇到諸如合同糾紛、消費欺詐等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已經(jīng)成為多數(shù)人的選擇和習慣。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nèi)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尊崇和捍衛(wèi)法治與保障人民切身利益更加一致,守法護法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但也要看到,鞏固守法護法的法治信仰不是一勞永逸的,還需要持續(xù)的教育和培養(yǎng)。我們要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守法護法的良好局面,強化法治之力,讓全體人民更加自覺地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牢深厚法治根基。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