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盡一切辦法偷著玩”“啥都比不上玩游戲,叫吃飯都叫不動”……疫情期間,孩子沉迷游戲成了不少家長的煩心事,網(wǎng)絡教學開始后,更是雞飛狗跳,不少親子關系因游戲瀕臨破裂。家長們吵吵罵罵,卻總是弄不清楚,為啥孩子就是戒不掉游戲?
玩游戲的孩子與父母:幾乎完全談不攏
“這個圈我們可以堵橋,趕緊搜了物資集合”“3號你把那頭盔給2號,你沒用”“看見圈里有人別開槍,進圈后再說”……在一款游戲中,寧夏高中生李杰正作為團隊領袖帶隊廝殺。他制定戰(zhàn)術、分配物資等井井有條,縱使音色稚嫩,卻不乏大將風范。隊友既有大學生也有上班族,全都唯他馬首是瞻。
李杰說,游戲是自己生活的必要調(diào)劑,讓他釋放了很多壓力,“我是人,不是機器。學習不會讓我快樂,游戲會。”家長高高在上的不屑態(tài)度,讓他關上了自己的心門:“沒有溝通,他們永遠不能理解我”。
另一名學生玩家劉磊更加尖銳:“家長不是嫌我們玩游戲,是嫌我們有獨立人格!游戲里我們是真實的,可以正常宣泄自己的喜怒哀樂?,F(xiàn)實里你只要不做家長想要的,看電視看手機看小說,干啥都是錯。”
然而,多數(shù)受訪家長表示,正是游戲讓孩子走了彎路。
“我外甥本來考個重點大學沒問題,就是因為游戲耽誤了,還想靠這養(yǎng)活自己。”山東省煙臺市市民劉迎春說,自己外甥高中時迷上了游戲,成績一落千丈。
還有家長表示,即使考上大學,沉溺游戲的孩子仍然不能讓自己放心。陜西省西安市的朱學泓說:“我自認為比較開明,孩子聊天時也直說自己買游戲裝備??梢淮闻既话l(fā)現(xiàn)他曾經(jīng)一個月就花去小一半生活費在游戲上,我們大人一天省吃儉用,他這樣真讓人放心不下。”
“本來就想趁春節(jié)天冷給自己買雙手套,這不疫情防控也提倡戴嘛,總算了了一個心愿。”大三學生詹沛說。但他口中的手套卻并非實物,而是給游戲中人物穿戴的皮膚,其價格從數(shù)百元到數(shù)萬元不等,詹沛購買的手套1000多元,他從小到大在游戲中的花費早已上萬。
詹沛說,自己游戲花費來自生活費、獎學金及壓歲錢紅包等,會在一定限度內(nèi)透支消費。“我省吃儉用一個月買游戲、裝備,自己馬上就能感受到快樂,比如手套,我反復看,越看越喜歡。但我省吃儉用一個月送女生禮物,她可能還覺得寒磣。”
游戲的設置讓人無力抵御誘惑?
“一款火爆的游戲,有優(yōu)秀的策劃師、文案、美工、音樂、軟件工程師等共同合作數(shù)年,累計耗資可能上億元,上線后還需要運營、企宣等維護,如此耗費人力物力投入,怎么可能讓人不愛玩?”針對沉溺游戲究竟是孩子不爭氣,還是游戲公司監(jiān)管不到位這一問題,多名業(yè)內(nèi)人士在采訪中給出了一個新鮮的答案:不是孩子不爭氣,只怪游戲太有趣,游戲的設置讓人無力抵御誘惑。
——明確目標正反饋,給予玩家激勵。“你努力,有回報,大腦分泌多巴胺,你感到愉悅。這就是正反饋。學習和游戲給孩子的正反饋根本不在一個量級。”游戲策劃師趙強說,游戲都有明確目標設定和實現(xiàn)途徑,玩家在游戲時的努力回報是瞬時可見、明顯可知的。
正反饋在給予玩家激勵的同時,也成為游戲留住玩家的重要手段。趙強說:“比如,游戲設置的每天、每周任務,就是要你每天、每周都來玩。同時任務獎勵屬于遞進式累計,比如你玩10分鐘一個獎勵,再多玩10分鐘獎勵升級,這樣就能讓玩家堅持下去。”
——自我實現(xiàn)很簡單,弱化失敗打擊。多名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近年來游戲在強化正向激勵的同時,也在不斷弱化失敗打擊,以給予玩家更多的“自我實現(xiàn)”感。某投資機構文化傳媒投資總監(jiān)張磊說:“近年來游戲在逐漸減少玩家上手難度和挫敗感,比如讓玩家之間1v1的越來越少,組團的越來越多,游戲評價會刻意弱化模糊你的缺點,強調(diào)你的優(yōu)秀,換句話說,就是讓玩家贏了覺得自己有功,輸了覺得隊友無能。”
——社交需求都滿足,增加用戶黏性。“游戲弱競技化、團隊化發(fā)展也是為了吸引更多人,打造社交生態(tài)。游戲今后的發(fā)展方向?qū)⑹且环N生活圈子,既是大家共同的娛樂方式,游戲時也是聊天談心的社交時間。”游戲運營工作人員孟娟說,社交生態(tài)建立后,自然能夠?qū)⒂脩袅粼谟螒蛑小?/p>
“有了社交圈子,游戲里的被需要感以及尊重就不再虛無,真正接了地氣。你昨天游戲玩得好,今天你就是小伙伴中的焦點。你這次活動裝備最好,你就是圈子里的大哥。同時,通過開展新玩家邀請、老玩家回歸等活動,用戶會因為社交圈而留在游戲中。”孟娟說。
親子交流需更用心,現(xiàn)實娛樂應更豐富
隨著80后、90后逐漸進入職場有了收入,近年來我國游戲市場份額不斷上漲。多家機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我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在2000億元以上,增速高于GDP增速,同時游戲也帶動了直播、代練、網(wǎng)咖、電競酒店等相關行業(yè)。
采訪中多位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在歐美日韓,游戲已經(jīng)成為數(shù)字經(jīng)濟重要產(chǎn)業(yè)之一,也催生了我國高等教育新專業(yè)和一批新興職業(yè)。他們表示,家長和社會應正視游戲,宜疏不宜堵,多措并舉防止孩子沉迷。
“今天我們指責游戲,老祖宗指責圍棋蹴鞠。玩物喪志的借口永遠都有。”張磊等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游戲如今已成了部分家長疏于管教下的替罪羊,部分指責游戲的家長甚至都不屑于弄懂游戲是什么,只是反問“那破游戲有啥意思,一玩玩半天”,實際上孩子們最不滿的就是,家長根本沒把他們當成平等的人去尊重。“孩子覺得,首先家長要客觀,然后才有得談。”李杰說。
“如今的孩子和過去相比更加重視人格獨立、精神富足,他們更能接受平等地講道理,而不是傳統(tǒng)權威教育。我們家長首先不能雙標要求,比如自己看電視、玩手機,然后要求孩子不停學習。”中學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書鴻建議,家長應多多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避免他們逃避到游戲中。
“孩子沉迷游戲,也確實反映出當下我國從孩子角度設計的社會產(chǎn)品,尤其是娛樂產(chǎn)品太少。”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迪說,相比一味排斥游戲,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集合全社會力量,為孩子量身打造更好的現(xiàn)實娛樂選擇。
“我國教育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成績不好的孩子在校園里就會存在成就感缺失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學校教育應加大文化藝術、體育競技等多形式素質(zhì)教育,讓孩子多一些選擇,在不同形式的課堂中找到成就感。(記者 楊穩(wěn)璽)
(刊于《半月談》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