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有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價值觀可以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出來,有些則可以用來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尊嚴”和“責任”這兩個傳統(tǒng)的價值觀,無論古今,都是人們所普遍認同和必需的,具有傳承價值。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
【關鍵詞】尊嚴 責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尊嚴”:彰顯的是人作為人的本能追求,是文明社會的基本標志
尊嚴,就是人的尊貴與莊嚴,人應該得到受到尊重的地位、權利與價值,不得被蔑視、侮辱、損害、踐踏。首先是人類整體的尊嚴、種族的尊嚴、民族的尊嚴。其次,是公民個人的尊嚴,包含生命尊嚴、人性尊嚴、人格尊嚴。尊嚴既要求自尊、自重,也要求對他人尊重,是自尊與他尊、尊己與尊人的辯證統(tǒng)一。除了人的尊嚴外,還有與人相關事物的尊嚴,例如國家的尊嚴、國家領土與主權的尊嚴、合法政府的尊嚴、合法政黨與團體的尊嚴、經(jīng)過公認程序制訂的法律與制度的尊嚴、道德的尊嚴、科學與學術的尊嚴等。對尊嚴應該尊重,應該敬畏。
在古代社會和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chǎn)力落后、物質(zhì)匱乏,大部分民眾政治上受壓迫、精神上受奴役,很難感受到做人的尊嚴,但這不等于他們沒有對尊嚴的愿望和追求,只是為了生存而暫時被迫放棄。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在相對滿足生存的物質(zhì)需要后邁向精神的需要,希望自己被社會承認和尊重,希望社會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尊嚴的需求逐漸凸顯出來。可以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逐漸認識自身價值與尊嚴并不斷爭得和維護的歷史。
《尚書·泰誓》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儒家一貫倡導民眾的尊嚴??鬃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指出,“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大丈夫,為了維護尊嚴,“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外,“人窮志不窮”“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肯站著死,不愿跪著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等,都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對尊嚴的追求。
歐洲文藝復興的最大功績是發(fā)現(xiàn)了人,把人從神的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強調(diào)人是世界的主人。啟蒙運動時期,思想家們在向封建專制制度和基督教義宣戰(zhàn)的過程中,強調(diào)了人因具有理性而享有尊嚴??档绿岢隽?ldquo;人是目的”的口號,明確指出“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當作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強調(diào)“人是絕對不許隨意擺布的,必須是受尊重的對象”。
在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無產(chǎn)階級雖然饑寒交迫,仍然高唱《國際歌》:“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勇敢地追求自己做人的尊嚴和當家作主的權利。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嚴厲批評資本主義社會:“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mào)易自由代替了無數(shù)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我國加入并簽署的《聯(lián)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首先強調(diào)的便是“人的尊嚴”。1966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都強調(diào)人的尊嚴是所有人權的淵源和依據(jù)。
古語云:“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尊嚴需要條件保障。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富強”是要保障公民在物質(zhì)生活領域的尊嚴,“民主”是要保障公民在政治領域的尊嚴,“文明”是要保障公民在精神領域的尊嚴,“和諧”是要保障公民在交往領域的尊嚴,“美麗”是要保障公民在生態(tài)環(huán)境領域的尊嚴。維護公民尊嚴是以人為本的重要要求,人人享有尊嚴是社會和諧文明的標志。當我們在維護每個個體的人格尊嚴時,其實也是在維護人類整體的尊嚴。反之,為了維護人類整體的尊嚴,必然要維護每個個體的人格尊嚴。
講尊嚴,不是阻礙人們對舊事物的批判與革新,束縛人們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恰恰相反,為了維護人的尊嚴,需要批判那些與人的尊嚴相背離的舊事物,創(chuàng)建以人為本所需要的新事物。例如,不公正、不人道的制度、法律、風俗以及道德等必須否定,自由、平等、公正、文明、理性等需要建立、健全、完善。事實上,世間發(fā)生的部分悲劇、慘劇,其原因都與少數(shù)人不尊重人的尊嚴有關。人的尊嚴需要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維護。政府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公民個人勤勉奮斗,逐步實現(xiàn)衣食溫飽、居有所屋、學有所教、病有所醫(yī)、幼有所養(yǎng)、老有所靠。在國際視野下,則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的精誠合作,共同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遵守聯(lián)合國通過的各國認可的各項法律和規(guī)則,聯(lián)手維護各民族以及全人類的尊嚴。
“責任”:彰顯的是公民、組織和團體在道德覺悟?qū)用娴膬r值觀
責任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顯著標志。動物靠本能生活,人靠理性生活。人的理性首先表現(xiàn)為人有責任感。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論述責任的客觀性,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xiàn)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對于客觀存在的責任,既包括公民個人的責任,也包括組織和團體的責任,人們應該清醒認識并且積極主動擔當,體現(xiàn)出自身的道德覺悟和精神境界。
事實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貫穿了“責任”這條紅線??鬃诱f:“當仁不讓”,強調(diào)人對“仁”的履行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張載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視為自身的責任;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韋應物“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都體現(xiàn)了崇高的責任。中國封建社會講究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夫愛妻賢、兄友弟恭,其內(nèi)涵的也是責任。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體現(xiàn)的是責任之情;“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強調(diào)的是責任之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倡導的是責任之志。
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說過:“人生于天地之間,各有責任。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面對社會危機,康有為“憂時七上皇帝書”,要用改良主義救中國;孫中山“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要用三民主義救中國;中國共產(chǎn)黨人舍生忘死,赴湯蹈火,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崇高責任!
在西方社會,也有不少思想家、文學家、實業(yè)家論述了責任的必要和重要。古羅馬法學家西塞羅對于責任有過深情的論述:“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生,我們的國家賦予我們應盡的責任。”“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對責任的高度重視,生活的恥辱在于對責任的疏忽。”德國哲學家康德強調(diào),責任就是出于尊重規(guī)律而產(chǎn)生的行為必要性。美國作家愛默生認為,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于最高的位置。這些西方有識之士對責任的認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但不可否認,仍有一些西方國家尤其是極少數(shù)大國在責任擔當方面表現(xiàn)欠佳,言行不一,搞雙重標準,受到了世界輿論的批評。
當代中國對責任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倡導
責任是衡量國家形象的重要標準。作為聯(lián)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國在重大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堅持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國際爭端,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努力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在抵御全球金融風暴、打擊國際犯罪、遏制恐怖活動、控制傳染病、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我國都展現(xiàn)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2021年7月6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應中方邀請,來自16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逾萬名政黨和各界代表共聚“云端”,探討“為人民謀幸福與政黨的責任”,舉世關注。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政黨作為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要錨定正確的前進方向,擔起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進步的歷史責任。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我們要擔負起引領方向的責任,把握和塑造人類共同未來;第二,我們要擔負起凝聚共識的責任,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第三,我們要擔負起促進發(fā)展的責任,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第四,我們要擔負起加強合作的責任,攜手應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zhàn);第五,我們要擔負起完善治理的責任,不斷增強為人民謀幸福的能力。
人不能脫離責任而生存。責任是人的畢生主題,如影隨形。每個人在不同年齡和不同崗位都有著明確的責任要求。干部有干部的責任,群眾有群眾的責任,家長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經(jīng)理與員工等,都有其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并且責無旁貸、義不容辭,都應該時刻聽從責任的召喚,努力成為負責任的人。人們常講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都是責任的具體化。一個人替社會負責,同時也是替自己負責。擔負的責任越多,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因此,應以負責為榮,以失責為羞。
細思曾發(fā)生過的失誤與事故,有的是屬于試驗探索,沒有經(jīng)驗造成的;有的是面對全新事物,沒有認知造成的;有的是條件不充分、技術不成熟造成的;有的是沒有盡到責任造成的。例如,礦難、火災等,大多緣于沒有履行好安全職責,缺少安全措施。有些地方長期以來面貌沒有多大改變,年復一年,山河依舊,代復一代,困難依然,原因固然很多,但關鍵在于當?shù)仡I導干部沒有盡心盡責。當然,盡不盡到責任還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有時想盡責任,但條件不允許,力不從心,人們是可以諒解的。有沒有責任感,是否盡力,人們自有明斷。長期以來,我國黨和政府為了人民的利益,對因失責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人,從不姑息,堅持嚴肅追責。
總之,“尊嚴”和“責任”兩個傳統(tǒng)價值觀,從縱向看,無論古今,都是人們普遍認同和必需的;從橫向看,無論中外,都是人們普遍認同和必需的,因而具有傳承價值。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換、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②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華網(wǎng),2014年5月29日。
③伊曼努爾·康德著、苗力田譯:《法的形而上學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④伊曼努爾·康德著、李秋零譯:《康德著作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⑤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21年7月1日。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nèi)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zhuǎn)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zhuǎn)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