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思想引領未來,新征程催人奮進。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和宣傳闡釋,12月1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第八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人民論壇創(chuàng)刊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以下是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 唐任伍在國家治理高峰論壇黨建創(chuàng)新峰會中的發(fā)言:
論壇開幕式環(huán)節(jié)嘉賓線上合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進行了系統論述,并將其作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因而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盡管現代化始于西方,但現代化道路絕非西方“專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選擇一條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關鍵要看這條路是不是符合本國國情,是否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能否帶來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社會穩(wěn)定,是不是得到人民支持和擁護,為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橫空出世、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延續(xù)、迭代與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基于中國事實和經驗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一種新型的人類文明建構實踐。
“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人類社會自誕生以來,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文明形態(tài)。馬克思認為人類的文明形態(tài)有“前文明形態(tài)”“自然形成的共同體”,還有奴隸制、封建制和資本主義早期的“內在分裂的文明形態(tài)”,這些文明形態(tài)都是建立在階級社會的分裂和對抗基礎之上的文明形態(tài),是一種“人的依賴關系”的文明形態(tài)。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機器大量使用,“市民社會”出現,在資本的驅使下,資本主義擺脫了“人的依賴關系”并轉變?yōu)?ldquo;物的依賴”的文明形態(tài)。“中國式現代化”是擺脫了“人的依賴”和“物的依賴”的未來社會,“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fā)展的同時又保證每個生產者個人最全面的發(fā)展”的情況下,才會形成“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文明形態(tài)”。
“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這種“新”主要表現在“政治文明新形態(tài)”“物質文明新形態(tài)”“精神文明新形態(tài)”“社會文明新形態(tài)”“生態(tài)文明新形態(tài)”相互協調、共促發(fā)展上。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在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56個民族、14億多超大規(guī)模人口的“場景”下推進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當今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實現現代化的國家不到30個、人口不到10億,14億多人口的中國實現現代化,將是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但絕不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就要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迎合西方潮流與西方世界一模一樣。“中國式現代化”保持“中國式”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中國式”就越具有世界性意義和價值。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性”,在于其扎根中國土壤、厚植中國文化、立足中國歷史,深深地嵌入了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打上深深的“中國式”烙印,在于其有自成一體的價值體系,有與世界交流互鑒的底蘊和內涵,為人類現代化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了“中國式”理念、路徑、經驗和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在發(fā)展過程中產生了世界性影響,拓展了現代化發(fā)展的路徑,豐富了現代化發(fā)展的內涵,指引了現代化發(fā)展的方向,深化了不同現代化模式之間交流的規(guī)律認識,為世界現代化運動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能,特別是為占世界絕大多數人口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后發(fā)國家開辟了現代化新境界,深刻影響了世界現代化發(fā)展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駕馭資本服務社會主義和人的發(fā)展
“中國式現代化”既不同于按照資本邏輯運行的資本主義現代化,也不同于傳統、僵化的片面否定資本作用的社會主義模式,而是遵循馬克思主義資本觀,以“駕馭資本”作為自身的基本特征,調動各種力量,既利用和引導資本,又防范和規(guī)制資本,使資本運行服從社會主義和人的發(fā)展,發(fā)揮資本的正面作用,規(guī)避或盡可能降低資本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中國式現代化”清晰界定資本運行、資本邏輯作用的范圍和界限,以資本“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效果界限”,以“經濟發(fā)展領域”作為資本的“范圍界限”,防止資本向政治、社會、精神等領域滲透與入侵,遏制資本邏輯的過度濫用和無序擴張。
“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時空壓縮”條件下的“彎道超車”
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采用“并聯式”發(fā)展模式,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一代接著一代拼,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把中國近代以來“失去的二百年”找了回來,超越了西方“串聯式”固有的單一線性、漸次發(fā)展路徑,實現了“時空壓縮”條件下的“彎道超車”,打破了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玻璃天花板”、打破了現代化“西方范式”的路徑依賴和固有弊端、打破了西方列強現代化“國強必霸”的悖論,摒棄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對外擴張、受資本掌控的分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