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在北京舉行 記者史麗 攝
⊙記者 于祥明 ○編輯 谷子
2016年中國經濟在“緩中趨穩(wěn)”中即將收官。上周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了部署。怎么看明年的經濟形勢?如何落實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
在日前召開的“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寧吉喆等多位重量級人物,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解讀,重點闡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內涵。
新常態(tài),中國經濟“大邏輯”
新常態(tài),是中國經濟的“大邏輯”。
楊偉民說:“認識新常態(tài)、把握新常態(tài)、引領新常態(tài),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
“開始的時候,大家可能還不太適應,我覺得現在企業(yè)、市場、政府越來越習慣于在新常態(tài)下發(fā)展了。”楊偉民說。
寧吉喆也認為,“新常態(tài)”是把握我國經濟工作的大邏輯。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要三個“轉”:速度轉軌、結構轉型、動能轉換。
“速度轉軌就是要從改革開放以來,將近30年實現的平均10%左右的高速度,轉為中高速。”作為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寧吉喆還是習慣用數據說話。他指出,無論從同比還是環(huán)比數據來看,今年中國經濟“緩中趨穩(wěn)”的數據特征明顯。
楊偉民認為,之所以說2017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基于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大邏輯之下兩個邏輯的認識。
其一,我國經濟運行當中出現的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這也是這次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指出的。”
其二,這些重大結構性失衡雖然有政策上、工作上的一些因素,但根本原因是體制機制的障礙,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是政府沒有更好地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正因為此,一言以蔽之,2017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