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30日(記者周圍圍 實習記者宋昕穎 馬昌)從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強調,“希望與會嘉賓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解決世界和區(qū)域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貢獻智慧,共同推動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xù)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到閉幕會上,出席論壇會員向世界各國政府和全球企業(yè)界發(fā)出倡議,“承諾在六個方面加強溝通、協調與合作,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朝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fā)展,發(fā)揮自身的獨特作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讓共識遠遠大于分歧,讓開放包容惠及亞洲,輻射世界,中國主張為亞洲和世界的穩(wěn)定、發(fā)展與繁榮貢獻了中國力量。
“大同”“小康”的社會理想和政治目標,是共產黨人的使命,是習近平的初心。正確理解新時期習近平同志的小康觀和大同觀,對實現和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ㄒ唬┬】涤^
緣起:汔可小康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是中國人對小康最早的期盼。小康:大道之隱也,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儀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體現的是古代中國人對寬裕、殷實生活的追求。而封建社會中農民與地主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決定了全面小康只能存在于憧憬和向往之中,并不能夠實現。
初始:小康之家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說:“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tài)。”1984年,他又進一步補充說:“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人均800美元。”
初心:全面小康社會
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
全面小康,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zhèn)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拉家常。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習近平的小康觀,是一個覆蓋領域全面,覆蓋人口全面,覆蓋區(qū)域全面的小康觀,是一個以群眾為先、求真務實的發(fā)展觀。他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人民福祉作為前提,依托人民的力量共求發(fā)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
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qū)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q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的涵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這句生動而深刻的話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共享發(fā)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絕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qū)掉隊,要讓13億中國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qū)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q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在昆明親切會見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講話。
·全面小康,是全民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康,要求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協調發(fā)展,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給出了指導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