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式現(xiàn)代化,民生為大。廣大黨員干部使命在肩,需把“念茲在茲、枝葉關情”的深厚為民情懷,切實轉化為腳踏實地的服務行動,憑借真抓實干、務實篤行的過硬作風,書寫出讓群眾滿意、經(jīng)得起檢驗的民生答卷。
用真情實感密切黨群聯(lián)系。“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對黨員干部而言,心懷百姓福祉、情系民生冷暖是職責所系、使命使然。想要精準回應群眾訴求,前提是深度洞察其實際所需,而密切聯(lián)系群眾正是關鍵所在。當干部與群眾心貼心、情牽情,就能贏得信任,讓交流順暢無阻、問題洞察入微。黨員干部應常思百姓所盼,主動沉下身、接地氣,深入田間地頭、小巷院落,靠“一頭汗兩腿泥”把情況摸清,“坐在一條板凳上”把問題嘮透,以真誠態(tài)度縮短心與心的距離。應堅持設身處地思考問題,從心底融入到群眾中去,切實找準群眾關切,錨定民生短板,校準工作航向,確保服務供給有的放矢、精準高效,不斷贏得群眾支持,夯實民生工作群眾根基。
以真抓實干推動惠民之事。“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為民服務絕非空言托舉,需于實干中彰顯力量。黨員干部當秉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深耕細作、履職盡責。聚焦醫(yī)療、教育、就業(yè)、住房等民生關鍵領域,直擊群眾利益痛點難點,梳理問題清單、細化具體舉措、明確責任分工,做到精準施策、持續(xù)發(fā)力,確保民生實事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改革紅利充分轉化為民生福祉。同時,常以自省之鏡正衣冠、以民本之尺量作風,對照日常生活、工作細節(jié)與理想信念,將群眾“心愿清單”逐一兌現(xiàn)為“幸福賬單”,筑牢民生保障堅實壁壘。
憑真績實效鑄就百姓口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群眾口碑是檢驗黨員干部民生工作成色的試金石。為民服務,就要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要善從細微處著眼、關鍵處發(fā)力,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諸如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升級、醫(yī)療就業(yè)幫扶等群眾有實實在在獲得感的民生實事,都需用心用情用力、做深做細做實。應堅持問效于民,主動收集反饋、動態(tài)優(yōu)化調整,查缺補漏、補齊短板,將解決好一件事擴展為辦好一類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不斷推廣成功經(jīng)驗、放大惠民效應,用實打實業(yè)績提升群眾獲得感,獲得群眾認可和點贊,塑造為民服務良好口碑,讓民生保障在民意滋養(yǎng)中持續(xù)升溫、行穩(wěn)致遠。(作者:陳欣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