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論衡》中的這句醒世箴言,告誡領導干部,要真正了解政策的得失、工作的成效,就必須深入群眾,走好群眾路線。年輕干部肩負著密切黨群關系、凝聚民心民力的重任,必須祛“官氣”,接“土氣”,練就扎實的群眾工作本領,做知民情、順民意的好干部。
祛“官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官氣”是一種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不良作風,這種作風不僅損害干部的形象,更隔絕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真情交流。年輕干部要祛除“官氣”,就是要摒棄“官本位”思想,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認清“官本位”思想的危害,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走過場”“做樣子”的行為,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接“土氣”。“土氣”是基層的煙火氣,是群眾生活的酸甜苦辣。接“土氣”,就是要深入基層,融入群眾生活,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然而,少數年輕干部在基層工作中難以貼近實際,無法精準把握群眾需求,這不僅影響了工作的開展,也制約了自身的成長。年輕干部要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以真心對待群眾,與群眾交朋友,用群眾的語言與群眾溝通,用群眾的方式解決問題。只有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才能聽到他們最真實的聲音;只有走進田間地頭,才能感受到他們最質樸的情感;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干部當家人。只有接上“土氣”,才能真正把握群眾的需求,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政策,推動工作落到實處。
重“實干”。“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是祛“官氣”、接“土氣”的最終落腳點,是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石,更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堅守的準則。年輕干部要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fā)。無論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解決村民出行難、用水難的問題;還是為社區(qū)居民提供更優(yōu)質的公共服務,提升生活質量;亦或是幫助困難群體解決就業(yè)難題,增加收入來源,這些都需要干部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求實效,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工作,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宜良縣紀委監(jiān)委 易盛芳)
